close

神的世界結構|維度、諧波宇宙


15維結構


上圖表達了所謂的15 維時間矩陣。

這是一個由 Partiki,PartikA 和 Particum 組成的水晶體護盾模板。 

但是因為這裏有15個維度,所以會有15個不同的閃光線序列。

你會看到15 種不同節奏的駐波不斷閃爍。


在15 維矩陣中,我們有我們的密度等級: 密度 -1(維度 1-3) ,密度 -2(維度 4-6) ,密度 -3(維 度 7-9) , 密度 -4(維度 10-12)和密度 -5也就是原初光場(維度 13-15)和原初音場(能量矩陣)。

密度級別也被稱為諧波宇宙(harmonic universe)。


第10維、第11維和第12維是神聖藍圖的前物質液態光空間。

第9維,第8維和第7維構成了以太物質,他們會沈降到密度1的物質界。

從第9維運行的頻率支柱被稱為安塔卡拉納或宇宙昆達裏尼能量。

這些是宇宙昆達裏尼能量。

昆達裏尼能量不高於第9維,但是一旦一個人的DNA被激活的水平更高,他就會有一個更大的垂直光柱!!


在第12維是馬哈拉塔克裏斯托頻率。

我們一直在運行馬哈拉護盾第11維和第12維的淡銀色光,這裏面也會有一點第十維度的能量, 因為當你運行第12維度能量時,它會帶出來馬哈拉盾牌裏裏的其他兩個維度的能量。

但是它看起來像是淡銀色液態光,這個是馬哈拉塔頻率,馬哈拉能量流。

它是十二維度載 波(carrier wave)。

我們在新天琴療愈課程中所使用的所有技術建立在這種12維度馬哈拉頻率載波之上。

如果你在這裏運用這些能量流,馬哈拉能量流就是可以讓你打開封印並把其他能量流帶進來的載波。

當我們做能量激活的時候,我們會得到一瞬間納秒級的頻率爆發。

我們的頻率運行並不是像水一樣流動的,盡管有時候感覺上是這樣的。

但它更像是一個電燈開關——就像一個閃爍的標量波。

頻率閃入,激活DNA,激活模板、納秒爆發,然後就消失了。

但是激活是存在的。

如果你堅持將更高的頻率帶入你的模板中,過一段時間,那些激活就會保持在那。

這就像慢慢地拉伸拓展模板,使它不會破碎。

因為如果你打開閘門讓頻率敞開了沖進來,你的模板會被懟壞掉。

我們正在運行的能量流是自然能量流,在這裏運行的1密度的能量: 一維,二維和三維的能量流。

與更高頻譜的能量流相比,它們相當緩慢。即使是科學家說的那些東西比如伽馬射線光譜之類的,他們聲稱 “它們超高強度,高頻,洶湧的波”,其實也只是存在於 D-2 和 D-3 波段的第一部分。

更高密度的頻率會是什麼樣子呢?

他類似一接觸到你、你就會被燒焦。

伽瑪波可以對你造成很大的傷害,x 射線也可以。

所以你能想象完全打開12維度頻譜能量的強度嗎?

我們正在做的就是逐步讓我們的身體可以從裏到外慢慢完全運行這些能量流,但現在我們還不能完全變成一束激光,所以這些頻率,如果它們在沒有緩沖器的情況下完全運行,就會像激光一樣。

它們會把所有東西都燒焦,然後變成氣態光。


當我們運行這些頻率時,我們在接引高維頻率調節自身頻率。

但是模板本身也儲存著我們自身的12維度克裏斯托層次,我們的意識就是我們的模板。

所以我們有自己的神聖藍圖,我們意識的一部分在表達著神聖藍圖。

它知道這些頻率什麼時候會有些多的過頭,所以它不會允許那些頻率運行。

但是當我們和這些頻率互動的時候,我們建立了一種頻率承受度。

就像是在嬰兒學會跑之前要先學會爬,再學會走, 這樣我們就可以逐漸地在不傷害身體的情況下能夠運行這些看不見的光和聲的能量流。


當它達到一個特定的水平的時候,你就能感覺到它。

可能一開始你運行馬哈拉護盾的時候沒有感覺, 但是持續一段時間之後,你可能會開始頂輪發麻或者全身發熱,你就會知道你開始運行激活了。

每個人的體感都不同,因為我們都處於不同的盾牌激活和DNA 激活水平。

但這些頻率是真實存在的,盡管科學還沒有確認它們的存在。

之所以用儀器很難識別它們的原因在於粒子自旋的角。

這些能量流和三維的東西有不同的粒子自旋的角,科學上使用的儀器是由物質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在三維有特定的粒子自旋的角。

所以對於科學家來說,使用現有的設備檢測高維能量都是比較有挑戰性的。


這些就是我們正在研究的能量流。

在12維度,我們有馬哈拉塔能量流。

原初光場第13維到第15維被稱為Kee-Ra-ShA,這就是它們發出的聲音。

它被稱為 Kee-Ra-ShA的原因是因為翻譯成我們的語言,最接近的聲音是 Kee,RA,ShA。

在能量矩陣中,我們有Khun-Da-Ray,這是同樣的原因—— 這些是原初音場的三元音,二元音和一元音,他們分別是 Khun,Da,RA 或 Khundaray 頻率。

它們是基礎的能量流,現在從Ecka角度進入的赫利歐托利能量是可用的。

它們真的很漂亮。

這些看起來像淡銀色的珍珠光。

它是一種金屬色澤的鐳射光,但是一種可愛的,輕盈的,蓬松的液體。

摸起來像液體,但是很乾燥。

就像你可以在裏面遊泳。


這個15維度結構絕對是整個造物結構和神世界結構的關鍵。

我們都是連接在一起的。

同一個品種的樹都有一個相同的模板,而且還有一些獨立的部分使它成為集體中的一棵獨立的樹。

人類也是如此。

諧波宇宙(harmonic universes)


這15個維度被分解成所謂的5 個諧波宇宙。

諧波宇宙是不同的脈動節奏的集合。

一個諧波宇宙有三個維度,所以它是一個三維立體的現實系統。

這將是一個以物質為基礎的系統,在一個諧波宇宙中出現的物質類型將與這三個維度中的粒子相位的脈動節奏有關。

粒子閃動速度越快,物質的稠密度就越小。

最慢的波在最慢的地方閃爍,位於第一維,這是諧波宇宙1的一部分。

下一個較快的波是在諧波宇宙2,然後是諧波宇宙3,然後是諧波宇宙4。

最快的將是諧波宇宙5(HU 5)。


我們現在在這裏,在第一密度: 維度 1,2,3。這叫做“粗重物質密度”它是最稠密的物質類型,除非當你進入黑洞時,情況會變得更糟。

但是對於自然的結構來說第一密度是最慢最重的。


下一個層次叫做第二諧波宇宙(HU2),由維度 4,5,6 組成。HU2中的維度4、5 和 6 與 HU1中的維度1、2和 3相似。

它們都有基音、泛音和共振音,共振音是基音和泛音的組合,同樣,你會看到Partiki、 PartikA 和 Particum 的結構是一樣的。

你會看到 Partiki 單元是共振音,Particum單元是基音,Partika 單元是泛音。

 所以是基音(第一維度)、泛音(第二維度)、共振音(第三維度)、基音(第四維度)、泛音(第五維度)、共振音(第六維度)的這種結構一直向上。

我們在講到第一維度的時候。我們在講的是在科學家們能觀察到的亞原子和以太層級之間的頻率帶。

如果你到達第四維度的星體層,實際上它是密度-2 的亞原子粒子級別。

每一個維度都是一個閃光線序列。

它的脈沖速度與上面的脈沖不同,從下到上是從慢到快的。

你有稠密物質的密度。

這在第二密度被稱為半以太粗重物質密度。

它從第一密度的碳基慢慢轉變成矽基。

我們在第二密度發現了碳-矽基 質,在第三密度中發現了矽基質,稱為以太物質,它的重量和密度更輕。


在第四密度,你進入前物質液態光。

這裏的物質實際上是以液態光的形式存在的,這被認為是第12 維度水平。

液態光實際上是第10維,第11維和第12維,但是第12維尤其被認為是神聖藍圖。

因為他是我們從非物質狀態第五密度開始進入物質的密度狀態的開始。

在密度5中,這裏是純粹的聲音振動,築波的模版開始以某種方式相互作用,使築波彎曲,然後它們開始不僅振動而且振蕩,它們開始形成能量弧並產生能量。

這些能量變成了光: 原初光場。

原初光場基本上是淡綠松石色(D-13)、淡黃色(D-14) 和淡粉紅色(D-15)。

在原初光場中產生了神聖藍圖,這是我們使用的12維度的淡銀色液態光。

這是我們制作馬哈拉護盾時使用的馬哈拉能量流。

我們在能量矩陣中看到的,實際上是原初音場的三個層次。

在你有光之前,先有聲音。

在你有振蕩或閃亮之前,先有振動狀態。

這個區域被稱為聲音矩陣或非維度化能量矩陣。

我們由基本的過程partiki相變生成結構內創造,有效地生成神的世界中的基本結構。

核心形式如圖4中的時間矩陣所示。

我們所擁有的是宇宙的維度結構。

在維度外面,我們有純粹的意識,純粹的光(原初光場),他是源頭非常自由的活力的部分,它沒有結構,沒有形式,是完全整合在一起的,並且深刻 地了解它自己的一切。

在一定的基礎層面上,源頭意識將焦點集中在一個特定的想法上,並圍繞它創建一個結構。

這種結構最初表現為非常純粹的聲音,即原初音場(Khundaray)。

這些原初音場本身非常活躍,非常有意識,非常有覺知,它們能夠在自身內部創造。

他們把註意力集中在更具體,堅實地表達原初的想法,原初的主題,這樣做,他們創造了非常純凈的光的廣闊領域,原初光場。

(Kee-Ra-ShA)在這些原初光場中的意識進一步發展了最初的想法,並創造了更具體的結構,這些結構開始作為創造中的物質場而顯化。

造物內部的順序結構從原初的聲音進展到原初的光,並開始顯化造物中的物質場。

在這些獨立的能量場中,進一步細分為維度層次。

維度基本上是相位 PKI 單元的波段。

它們通過不同的相位頻率來區分。 

Partiki相變過程的另一個特征是,被顯化的粒子能夠有效地自旋。

所以不同的粒子有不同的自旋方向。


在廣闊的物質場中有 12 個細分: 12 個維度。

這 12 個維度由4x 3 個維度組成。

每組形成一個諧波宇宙。

與這個圖有關的一個重要點是,原初音場是非維度化的。

這是原初音場一個根本的區別。

它們離源頭更近,與造物的其他部分相比,與源頭的距離更小。

所以我們在原初聲場中得不到與顯化界相同的維度分化,相同的固體結構,就像我們在造物的內在維度層次中所得到的一樣。

我們有3個維度在原初光場和4個諧波宇宙在 12 個維度的物質場結構。

我們有 13 維、 14 維和15維的光場,10 維、11 維和12維的前物質液態光。

實際上,我們有 5 個諧波宇宙, 也稱為5個密度,每個密度都跨越3個維度。

我們在每個諧波宇宙之間有明確的區分帶。

我們存在於諧波宇宙1中,在維度 1,2,3 中。

值得一提的是,較低的維度水平並不等同於較低的重要性。

所有的維度級別都是重要的; 所有的維度級別都以它們自己的方式重要。

它就像音階中的音符: 每個音符都有自己的角色,每個音符都有自己的意義。

密度 1 在這裏,在我們存在於物質身體的這個層次上, 有著重大的意義,也非常有價值,非常重要。

我們並不因此而低人一等。

事實上,我們在第一密度中的存在有著特殊的意義,在這個層次,在此刻,這只是表現源頭意識的一種方式。

實際上,對於宇宙和超宇宙來說,我們現在討論的物質模板,實際上形成了旋轉和運動中的三維標量波網格。

它們形成了球體和橢圓形的能量球體,你可以把整個宇宙看作是旋轉中的球體套著的球體套著球體套著球體的球體。


感恩觀看

未完待續

內容原文來自於GA體系 作者:Ashayana

向傳導者 Ashayana 及譯者 Apelles 致敬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彩虹之光 的頭像
彩虹之光

彩虹之光幸福學堂

彩虹之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