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之門

本地宇宙星門
為了幫助您在諧波宇宙中體驗,有代表各個維度形態發生場的能量門戶行星,這些行星被稱為“本地宇宙星門”行星。
能量矩陣的無限能量不斷地通過這些星際之門分段傳遞,來支撐時間矩陣,並被用作高密度意識可以直接“化身(incarnate)”的通道,或用作下層靈魂進化並上升為更高的密度的通道,並充當門戶,因此可以被“揚升”。
如果這個能量門被阻塞,那麽意識返回其源頭的方式就被阻塞了,它下面的宇宙被轉化成一個黑洞系統,消耗所有剩余的能量,然後``爆裂''並返回到Partiki元素(分子壓實)。
這時,尚未與源頭融為一體並被吸入黑洞宇宙的意識被還原為元素意識,並且破壞了過去所有經驗的記憶。
我們的時間矩陣中,從1維到12維在各個維度穿梭的12扇主要“本地宇宙星門”(Universal Star Gates)以卡薩拉網格的形式存在,其位置如下:
密度
維度
星際之門
星團
HU4
12
Aramatena
天琴座
11
Aveyon1)
10
織女星
HU3
9
奎宿九
仙女座
8
參宿三
獵戶座
7
大角星
五車二
HU2
6
天狼星-B
天狼星
5
昴宿六
昴宿星
4
太陽
太陽系
HU1
3
地球
2
Epsilon
內地球2)
波江座
1
Theta
平行地球3)
獵戶座
1)漸台二(β Lyr / 天琴座β)是在天琴座的一個雙星系統,距離地球大約882光年。
2) 與星座不同,與地球成45度ARPS關系的內部地區
3) 與星座不同,與地球成90度ARPS關系的平行地區
行星星門
在我們地球內部形成“行星能量網”(Energy Grid),存在著連接“本地宇宙星門(Universal Star Gates)”的12個“行星星門(Planetary Star Gates)”4)能量門戶。
4) 星門也被稱為Templar,原意是模板支柱Template Pillars的簡稱
P-SG
位置
U-SG
1
南極 哈雷
平行地球
2
佛羅裏達州 薩拉索塔
(Bruah 亞特蘭蒂斯)
內地球
3
百慕大島
(Nohassa 亞特蘭蒂斯)
地球
4
埃及開羅 吉薩
太陽
5
秘魯 馬丘比丘
昴宿六-泰拉
6
俄羅斯莫斯科附近
天狼星-B
7
喀喀湖 秘魯
大角星-五車二
8
中國西安
獵戶座-參宿三
9
Bam Tso-西藏黑河
仙女座-奎宿九
10
伊朗 阿巴丹
天琴座-織女星
11
英國南部 皮尤西谷
(Lohas亞特蘭蒂斯)
天琴座-Aveyon
12
法國南部 蒙塞古
天琴座-Aramatena
Templar Cue Site
與地球的“行星星門”配對的12個“Templar Cue Site”,以激活“行星星門”並連接到“內地球星門”,存在於地球上,其位置如下。
T-CS
位置
P-SG
1
地中海賽普拉斯島
南極哈雷
2
智利 復活節島
佛羅裏達州 薩拉索塔
(Bruah 亞特蘭蒂斯)
3
南非 約翰內斯堡
百慕大島
(Nohassa 亞特蘭蒂斯)
4
墨西哥 阿瓜斯卡連特斯
開羅吉薩埃及
5
意大利 梵蒂岡
秘魯馬丘比丘
6
印度 塔爾沙漠
俄羅斯莫斯科附近
7
希臘 帕克索斯島
喀喀湖 秘魯
8
塔克拉瑪幹羅布泊,西藏
中國西安
9
英格蘭 韋斯特伯裏
Bam Tso-西藏黑河
10
伊拉克 巴士拉
伊朗 阿巴丹
11
愛爾蘭眼島
英國南部 皮尤西谷
(Lohas亞特蘭蒂斯)
12
夏威夷考艾島
法國南部 蒙塞古
內地球
地球內部的阿加森文明,存在於地球和它的平行宇宙之間的一個頻率調制區,在D-3(維-3)和D-4時間帶之間,
實際上存在於地球太陽的核心,在3.5維頻率水平內。
在D-3.5振動中的粒子以22.5°的反向角旋轉(ARPS)與D-3(地球大氣層)中的粒子成22.5°的角旋轉。
這個D-3.5區域被稱為內地球,因為你必須穿過地球的外部入口,向下穿過地球進入D-2地球形態發生場,然後到達地球中心的D-1鐵芯晶體,以便在阿加森存在的太陽的D-3.5頻率水平內重新出現。(《旅行者2號》——第128頁)
留言列表